2024 年 11 月,直播间的灯光昏黄黯淡,廖宛紧紧抱着年幼的儿子同花顺配资,泪水止不住地夺眶而出,簌簌地滚落。
她的肩膀微微颤抖,哭声在直播间里回荡,透着无尽的懊悔。
此时的她满心都是对过去的追悔,那些过往的抉择,像沉重的石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01
回想起 2015 年,经朋友牵线搭桥,廖宛与陈伟相识了。
两人来自同一个地方,都曾深陷不幸婚姻的泥沼,并且都没有孩子。
相似的经历,让两颗心慢慢靠近。
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中相互扶持,历经波折后,他们终于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日子平静地过着,可廖宛的肚子却始终不见动静。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没有孩子家里就像缺了点什么,总让人心里不踏实。
陈伟的父母眼巴巴地盼着能抱上孙子,每次见到廖宛,那眼神里的期待都快溢出来了。
廖宛心里也清楚,自己也一门心思地想为陈伟生个一儿半女,好让这个家完整起来。
为了能怀上孩子,廖宛四处打听求子的偏方。
那些偏方里的药,味道苦涩难咽,可她眉头都不皱一下,端起碗就一口气喝下去。
她心里想着,只要能有个孩子,再苦的药又算得了什么呢?
每个月她都满心期待地盼着能传来好消息,可一次又一次,希望都落空了。
明明两人从来都没有采取过避孕措施,可孩子却始终不肯降临。
看着肚子一直没动静,廖宛和陈伟心里都有些着急了。
两人商量后,决定去当地的大医院做个体检,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在医院里两人紧张地等待着检查结果。
当拿到报告的那一刻,廖宛的心猛地一沉。
医生告诉他们,陈伟的身体一切正常,而问题出在了廖宛身上。
原来在廖宛之前的那段婚姻里,她曾遭遇过一次宫外孕。
当时情况危急,在家人的逼迫下,她无奈切除了左边的输卵管。
祸不单行现在右边的输卵管也被堵住了,这才导致她一直难以受孕。
听到这个消息,廖宛的眼眶瞬间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她满心自责,觉得是自己的问题,让这个家不能圆满。
医生耐心地给出建议,如果他们想要孩子,人工授精或许是个可行的办法。
陈伟听后没有丝毫责怪廖宛的意思,他轻轻握住廖宛的手,看着她满是愧疚的眼睛柔声道:“宛儿,这不是你的错,咱别往心里去。”
廖宛抬起头看着陈伟,泪水夺眶而出:“陈伟,都怪我,要是我身体没问题,咱也不用遭这罪。”
陈伟心疼地为她擦去眼泪,安慰道:“说啥呢,咱是夫妻,有啥困难一起扛。”
可试管婴儿的费用,像一座大山,横在了他们面前。
医生说少说也得十几万。
对于他们这样的普通打工家庭来说,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陈伟和廖宛每月拿着微薄的工资,公公在工地上干活时摔伤了腿,还需要持续治疗,婆婆又患有糖尿病,每天都得吃药。
一家人的生活本就紧紧巴巴,这一大笔钱,可把他们难住了。
两人坐在医院的走廊上,沉默了许久。
廖宛低着头,手指不安地搅在一起小声说:“陈伟,这钱咱上哪儿弄去啊?”
陈伟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别怕,咱找亲戚朋友借借看,总会有办法的。”
接下来的几天,廖宛和陈伟厚着脸皮,一家一家地去拜访亲朋好友。
他们把自己的情况如实相告,每敲开一扇门,心里都满是忐忑。
好在平日里两人为人和善人缘不错。
亲戚朋友们听了他们的遭遇,纷纷伸出援手。
有的拿出自己的积蓄,有的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来。
就这样短短几天时间,他们竟凑齐了 24 万。
拿着这笔来之不易的钱,廖宛和陈伟踏上了前往天津的火车。
坐在摇晃的车厢里,廖宛紧紧地攥着装有钱的袋子,心里既紧张又充满希望。
她望着窗外一闪而过的景色暗暗发誓:“孩子,你一定要来,爸爸妈妈为了你,什么苦都能吃。”
陈伟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轻轻拍了拍她的手,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
火车一路疾驰,带着他们的希望,驶向未知的求子之路。
02
做试管婴儿哪有那么容易一次就成功的。
这些年廖宛和陈伟在求子的路上艰难奔波,往返于天津和吉林这两个城市,次数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前前后后超过了 20 次。
每一次去天津,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挑战。
医院里廖宛为了能顺利取到卵子,遭了不少罪。
那细长的取卵针,得穿过肌肉壁,一点点进入卵巢取卵。
每扎一针廖宛都疼得直皱眉,可她硬是咬着牙坚持下来。
取完卵接着就是试管受精,然后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行胚胎移植。
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像走在钢丝上,稍有不慎卵子着床就可能失败,他们所有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
为了能成为一名母亲,廖宛不知道吃了多少促排卵药。
那些药味道苦涩同花顺配资,每次吃下去,胃里都一阵翻江。
还有那一针针的荷尔蒙,打在身上又疼又难受。
可廖宛从来没抱怨过,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能有自己的孩子,这点苦根本不算啥。
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在 2017 年,幸运降临了。
廖宛如愿以偿地怀下了一对双胞胎。
这个消息就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整个家。
陈伟得知后,高兴得眼眶都红了,紧紧地抱住廖宛,声音带着些哽咽:“宛儿,咱终于要有自己的孩子了!”
廖宛也满脸泪水,连连点头:“是啊,陈伟,这一天可算盼来了。”
四位老人家知道后,更是笑得合不拢嘴,一家人沉浸在即将迎来新生命的喜悦之中。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
当胎儿长到 14 周的时候,廖宛突然感觉身体不对劲,下面开始流血,而且止都止不住。
陈伟吓得脸色苍白,手忙脚乱地赶紧把她送往医院。
到了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给出的诊断是 “胎盘早剥”。
这个消息犹如一记晴天霹雳,让廖宛和陈伟的心瞬间沉入了谷底。
医生严肃地告知他们,现在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选择流产,还是保胎。
廖宛听到 “流产” 两个字,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
她紧紧地抓着陈伟的手,眼神里满是坚定:“陈伟我要保胎,这两个孩子是我们盼了这么多年才有的,我不能放弃。”
陈伟看着廖宛坚决的样子,重重地点点头:“好,咱保不管花多少钱遭多少罪都保。”
接下来的日子,廖宛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保胎过程。
她要多次注射保胎药物,每一针打下去,她都在心里默默祈祷孩子能平安无事。
四位老人家心疼廖宛,也心疼还未出世的孙儿,他们轮流守在医院日夜看护。
在医院的病房里,廖宛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眼睛时不时地看看自己微微隆起的肚子心里想着:“宝贝们,你们一定要坚强,爸爸妈妈都在努力,你们也要加油啊。”
经过漫长的等待和煎熬,终于孩子保住了。
那一刻廖宛和陈伟喜极而泣,四位老人家也激动得热泪盈眶。
2019 年 10 月,在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磨难后,廖宛顺利生下了王平和陈安兄弟俩。看着两个可爱的小生命,廖宛和陈伟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他们给孩子取名为 “平” 和 “安”,就是希望孩子能平安长大。
孩子出生后,家里的气氛变得格外温馨。
陈伟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比一天大,心里满是欢喜,出去赚钱的劲头也更足了。
每天早上他都会精神抖擞地出门,想着要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廖宛则成了一位全职母亲,全心全意地照顾着两个孩子。
从孩子牙牙学语,第一次发出含糊不清的 “妈妈”,到扶着墙,小心翼翼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廖宛都全程参与,见证着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外公外婆更是把这两个小宝贝当成心头肉,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一家人沉浸在幸福之中,可还没等他们高兴太久,一个意想不到的坏消息悄然降临。
03
2022年十月的一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本应是温馨的时刻。
廖宛像往常一样,小心翼翼地给小儿子陈安洗澡。
洗着洗着她的手突然停住了,眼神里满是疑惑和担忧。
她发现陈安小小的身子上,冒出了好些出血斑,一块一块的,在稚嫩的皮肤上显得格外扎眼。
廖宛心里“咯噔”一下,不过她还是安慰自己,也许是孩子皮肤过敏了没啥大事。
她轻轻摸了摸那些血斑小声嘀咕着:“宝贝,别怕,妈妈在呢。”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
没过几天陈安身上的血点像撒下的豆子越来越多,密密麻麻地从腹部蔓延到背部,直至布满了整个小小的身体。
更让廖宛害怕的是,陈安的鼻孔也开始时不时地流出血来,怎么止都止不住。
廖宛慌了神,手忙脚乱地找纸给孩子擦血,声音带着哭腔喊着:“陈伟,你快过来看看,安安这是咋了!”
陈伟听到喊声,急忙从外面跑进来,看到孩子的样子,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恐惧和不安。
“别慌,咱赶紧带孩子去医院。”陈伟一边说着,一边手忙脚乱地找衣服给孩子穿。
廖宛慌乱地点点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到了当地医院,医生立刻给陈安安排了一系列检查。
抽血的时候,陈安疼得哇哇大哭,廖宛在一旁紧紧握着孩子的小手,眼泪止不住地流:“宝贝,忍一忍,马上就好了。”
接着是穿刺,那长长的针管扎进孩子身体的那一刻,廖宛的心都揪了起来,她扭过头不敢再看。
经过漫长的等待,诊断结果出来了,医生的话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廖宛和陈伟的心上。
陈安被确诊为M7型骨髓性白血病,医生无奈地摇头说:“这种白血病在血液肿瘤里特别棘手,到现在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攻克办法。”
听到这话一家人瞬间崩溃,廖宛双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陈伟赶紧扶住她。
四位老人家也忍不住抱头痛哭,哭声在医院的走廊里回荡。
廖宛眼前一黑,直接晕厥了过去。
等廖宛缓过神来,满心都是绝望和自责。
她望着病床上小小的陈安,心里像被千万根针扎着喃喃自语:“一岁大的儿子,咋就得了这病啊,我当初要是没生下他,是不是他就不用遭这罪了。”
陈伟坐在一旁,也是满脸泪痕,他握住廖宛的手,声音沙哑地说:“宛儿,别这么想,咱得想办法救孩子。”
这时医生走过来,语气稍微缓和了些:“还好发现得早,最好的治疗时间是在三岁之前。不过我们医院的条件有限,我建议你们还是去大医院看看,那里的治疗手段可能更先进。”
一家人听了,都陷入了沉默。
他们心里清楚,去大医院意味着高昂的费用,尤其是骨髓移植,动辄几十万。
可他们为了做试管婴儿,早已倾家荡产,如今上哪儿去弄这么一大笔钱呢?
那一夜陈伟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他望着黑漆漆的天花板,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想着孩子的病,想着那遥不可及的治疗费用,他觉得自己快喘不过气来了。
不知不觉,一夜过去,第二天早上,廖宛看到陈伟吓了一跳,只见他的头发竟在一夜之间白了不少。
陈伟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苦笑了一下:“为了救孩子,啥苦我都能吃。”
为了凑钱陈伟硬着头皮,再次向亲戚朋友们开口。
他一家一家地拜访,每到一家都红着眼圈把孩子的情况说一遍。
亲戚们听了,也都纷纷叹气,能帮一点是一点。
就这样好不容易凑了十万块钱。
陈伟和廖宛满心期待,带着孩子去了大医院。
可现实再次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那十万块钱,在医院里就像流水一样,转眼间就花得差不多了,可孩子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看着孩子日渐虚弱的样子,廖宛和陈伟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正当这对夫妇陷入绝望的时候,医生给他们带来了一丝希望。
医生建议可以尝试使用脐带血进行移植,这或许是目前最适合陈安的治疗办法。
听到这个建议,廖宛和陈伟对视一眼,眼里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可希望背后,是更大的难题,他们上哪儿去找合适的脐带血呢?
而且后续的治疗费用依然是个天文数字。
救孩子心切的他们,在无奈之下,把目光投向了短视频平台,想着或许能在那里找到一丝生机。
04
在短视频平台上一番努力后,廖宛和陈伟靠着直播带货,总算凑够了给陈安做移植手术的费用。
手术那天他们在手术室外焦急地等待着,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煎熬。
廖宛紧紧握着陈伟的手,指甲都快掐进他的手心,嘴里不停地念叨:“菩萨保佑,让手术顺顺利利,安安能快点好起来。”
陈伟则强装镇定,安慰着廖宛:“放心吧,孩子肯定没事的。”
手术结束孩子被推了出来,可他们还没来得及松口气,情况就急转直下。
两个月过去了,陈安整个人变得萎靡不振,原本活泼可爱的小脸蛋如今瘦得皮包骨头。
他每天都呕吐不止,吃进去的东西没一会儿就全吐了出来。
廖宛看着心疼极了,每次孩子呕吐,她都赶紧拿盆子接着,一边轻轻拍着孩子的背,一边掉眼泪:“宝贝,再忍忍,会好起来的。”
更可怕的是,陈安的皮肤开始出现崩裂的迹象,一道道裂口触目惊心,看得廖宛和陈伟心如刀绞。
医生神色凝重地告诉他们:“这是手术后出现的排斥反应,必须要尽快处理,否则孩子会有生命危险。”
廖宛和陈伟听了,心里“咯噔”一下,眼神里满是恐惧和无助。
“医生,求求您,一定要救救我们孩子,我们该怎么办啊?”廖宛拉着医生的手,苦苦哀求道。
医生无奈地叹了口气:“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一系列后续治疗,控制排斥反应,可这需要不少费用。”
听到“费用”两个字,廖宛和陈伟像被泼了一盆冷水,瞬间绝望了。
他们为了给孩子做手术,已经倾家荡产,如今哪里还有钱呢?
“快,快想想办法啊,孩子不能有事。”陈伟急得在病房里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嘟囔着。
可他们心里清楚,此刻的“快”只是徒劳,他们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再去筹这笔钱。
好在经过多次化疗,孩子的病情终于有了些许好转,这让廖宛和陈伟看到了一丝希望。
然而医生接下来的话又让他们的心沉入了谷底:“孩子现在的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想要彻底根治,还得再做一次手术,而且这次手术难度更大,费用至少要二十万。”
二十万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为了凑齐这笔钱,廖宛决定加大直播带货的力度。
每晚她都早早地坐在直播间对着镜头,声泪俱下地讲述着孩子的病情,以及他们一家的遭遇,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帮助。
她认真地介绍每一款产品,声音里带着疲惫和期待:“家人们,这款产品真的很好用,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帮帮我们孩子。”
可直播间的情况却越来越糟糕,观看的人越来越少。
廖宛看着屏幕上寥寥无几的观众,心里一阵失落。
她不明白自己如此真情实感地讲述,为什么大家却无动于衷呢?
她想起以前大家还会在直播间里留言安慰,可现在评论区冷冷清清,偶尔几条留言,也是一些冷漠的话语。
廖宛觉得自己就像在黑暗中独自挣扎的人,找不到一丝光亮。
夜深了廖宛结束了直播,她疲惫地瘫坐在椅子上,泪水默默地流了下来。
她看着病床上熟睡的孩子,心里五味杂陈。
“陈伟,咱该怎么办啊?孩子的手术费还差那么多,直播间也没人看了。”
廖宛无助地看向陈伟。
陈伟走过去,轻轻抱住她:“别灰心,总会有办法的,咱们再想想。” 此刻廖宛的心里充满了无奈和感慨。
生活的磨难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她忍不住在心里感叹:这命运啊怎么就这么捉弄人,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同时她也在心底默默祈祷,但愿以后我们国家的医疗制度能越来越好,让像他们这样身患重大疾病的家庭,都能得到免费医治,不再被高昂的医疗费用压垮。
亿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