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这部剧引发了不少笑话,譬如巨人配资,诸葛亮开门迎接刘备时那一幕:“说曹操,曹操就到——皇叔来了!”这样的情节无疑是恶搞的产物。半壶老酒在看到这个笑话后,重新审视了剧中的第三十三集,发现诸葛亮在打哈欠坐起来时,恰好是念着那首著名的“春睡诗”。他的窗外正冒着青烟,这一切显然是张飞弄的鬼,差点让孔明先生被一氧化碳熏倒。这些情节虽充满幽默感,却与历史实情相去甚远。
诸葛亮当然不可能知道曹操腿脚如此快,正如曹操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句典型台词,并非每个角色都会这么直白。类似地,吕布也不会说出“我家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这样的台词显然是现代恶搞所创造出来的,大家可以当笑话听听即可。
虽然《新三国》中有些台词不严谨,但刘备的那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却是他在参加讨董联军会盟时的真实言辞。我们不难想象,假如让三国人物用现代的口语说话,很多当时的官话我们今天可能都无法理解——比如唐朝的李世民讲武川话,半壶老酒来自今天呼和浩特的地方,恐怕连他也听不懂。
展开剩余69%剧中刘备还说过袁绍是“扶不起的阿斗”,这一句并没有史实依据,应该是恶搞成分。这种说法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在东汉末年,刘家的“阿斗”实在是太多了。从桓灵的二帝到各路同姓王侯,整个朝廷都被外戚和宦官操控,董卓和曹操也轻易地欺压他们。除了刘备几乎没人敢反抗,其他像刘表的儿子刘琦、刘焉的儿子刘璋,甚至刘备的儿子刘禅,也几乎都算得上“扶不起来的阿斗”。
通过这些“刘家二代”的名字,我们还能察觉到一些细节。例如,刘表和刘焉的儿子名字中多有“玉”旁,而刘备的儿子却没有,这可能反映了刘备的家族在皇室玉牒中的地位,已经到了较为没落的程度。换句话说,刘备的儿子名字里缺少“玉”字,可能表明他们已经不再被视作正统皇族成员。
刘备若真说袁绍是“扶不起的阿斗”,那就显得不合逻辑了。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建安元年时,刘协完全有机会杀曹操,但却没有动手,莫非刘协自己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这也是基于历史事实,源自《后汉书》的一段记载:“操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曹操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他并未掌控“虎贲军”,这是由“国丈”伏完所统领的军队。
建安元年,曹操面临着不少强劲对手:袁绍地广兵多,刘表还未衰老眼瞎,公孙瓒也未被袁绍消灭,孙策刚刚取得胜利。这些都说明,刘协若具备足够的气魄,确实能够轻易除去曹操。刘协虽然年纪尚轻,但他所经历的动荡和困境,比许多历史人物还要深重。尤其是在面对董卓、李傕和郭汜的统治下,刘协的困境可想而知。
同时,刘协的政治地位也十分尴尬,尤其是对董承的信任问题。“兴平二年,董承抢夺伏寿所持丝织品,甚至拔刀相向,血溅后衣。”这种背离信任的行为,注定了刘协无法完全依赖董承。与此同时,刘协在一段时间内根本不被视作真正的皇帝,而只是董承手中的一个棋子。
而在建安元年春,随着曹操逐渐崛起,刘协终于迎来了曹操的“光临”。曹操进献的物品和日常用品,让刘协几乎陷入了幻觉般的温暖中,感受到久违的关怀和恩赐。毕竟,这些奢侈品和生活必需品对他来说曾是那么遥不可及。
如果历史在建安元年有所不同,刘协能够在当时便除掉曹操,那我们今天的史书可能会记载曹操为忠臣,而伏完和董承则可能成为“坏人”。但我们也能理解,刘协未动手的原因,或许不仅是胆怯,更是考虑到除去曹操之后,整个天下可能会陷入更大的混乱。因此,刘协的“气话”或许是一种对曹操的微妙表示,既含有不满,也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政治态度。
发布于:天津市亿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