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的“前世”——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启远网
说起宫颈癌、HPV感染大家可能并不陌生。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两癌筛查以及宫颈癌疫苗,大大降低了女性癌症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据徐州疾控发布的2025年度数据显示,徐州市女性发病第五位恶性肿瘤依然是子宫颈癌。子宫颈癌作为唯一病因明确且可控可防的癌症,在发病率与年轻化的趋势上却呈上升的状态,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追溯一下它的源头,也就是宫颈癌的“前世”——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病情回顾
32岁的李女士(化名)是个办公室职员,最近3个月,与老公同房后少量阴道出血,白带也明显增多。自以为是普通阴道炎,自行购买"妇科洗液"清洗但无效,于是来到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进一步检查后,李女士被诊断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需要尽快进行进一步治疗。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什么?
展开剩余75%它是指宫颈上皮细胞发生非典型性增生,反映了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它是宫颈癌发生前的关键阶段,被视为女性健康的“黄灯预警”。
大部分低级别的CIN可以自然消退,但高级别CIN具有癌变可能,若放任发展,可能逐步演变为宫颈癌。
病因:HPV是主要诱因
1.HPV感染
已知HPV共有160多个型别,可感染皮肤、生殖器、口腔等部位,其中13~15种与子宫颈癌发病密切相关。
与子宫颈癌、外阴癌、阴道癌等相关的HPV被称为高危型HPV启远网,其中约70%与HPV16和18型相关。
但通常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清除HPV,只有少数患者持续感染高危型HPV最终致癌。
2. 性行为及分娩次数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早年分娩、多产也会增加患病风险。青春期子宫还未发育完全,对致癌物敏感;分娩次数多造成了宫颈创伤;分娩与妊娠造成内分泌的改变也会使危险增加;与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其伴侣曾患子宫颈癌的高危男子性接触的妇女也可能会被感染。
3.免疫力低、吸烟等因素也可能会加速病变过程。
症状:沉默的病变需主动出击
早期CIN通常无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如同房后出血)、白带增多或血性分泌物。无症状≠无风险!定期筛查是唯一可靠途径。
--宫颈细胞学检查(TCT/LCT):通过宫颈刮片检测异常细胞;
--HPV检测:识别高危型HPV感染,指导后续管理;
--阴道镜活检:对可疑区域取样,明确病变级别。
治疗:个性化方案阻断癌变链
CIN根据细胞异常程度分为三级:
- CIN1(低度病变):仅1/3上皮细胞异常,60%可自行消退,建议6-12个月复查。
- CIN2(中度病变):异常细胞扩展至中层,需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或手术干预。
- CIN3(高度病变):全层上皮异常,属于原位癌前病变,需锥切术切除病灶,并密切随访。
可以根据换着年龄、生育需求等制定策略:
--CIN1:多数观察随访,少数持续感染可物理治疗;
--CIN2-3:手术切除病灶(如LEEP刀、冷刀锥切),保留生育功能者需谨慎操作;
--术后随访:治疗后仍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或遗漏病变。
预防:双管齐下构筑防线
1. HPV疫苗:9-45岁女性均可接种,最佳接种年龄为首次性行为前,可预防70%-90%的宫颈癌。
2. 定期筛查:21岁以上或有性生活女性,每3年一次TCT,或5年一次TCT+HPV联合筛查。
3. 健康管理:戒烟、减少性伴侣数量、使用安全套,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来源: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启远网
发布于:江苏省亿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