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7月,邓华望着车窗外川西高原苍茫的景色,突然来了兴致,回头对身边的秘书说:“小谢,把家伙带上西安高新配资,咱们去活动活动筋骨!”
这声“家伙”,指的不是别的,正是货真价实的手枪。当时,除了警卫员按规定佩枪,这位已经转业到地方担任副省长的开国上将,自己身边也带着两支。一支,他递给了秘书谢功贵,另一支则自己握在手里。一位转业到地方的省领导,为何还能随身佩枪,而且是两支?这背后,藏着一段特殊时期的特殊故事,也映照出这位铁血将军的别样人生。
故事得从一年前说起。1960年,一纸调令,将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邓华调往四川,担任分管农机工作的副省长。这对于一位从井冈山一路打到朝鲜战场,战功赫赫的将军来说,无疑是人生的一个巨大转折。临行前,毛主席特意通过罗瑞卿总长捎话,嘱咐他“到四川后不要灰心,多到下面走走看看”。邓华心里明白,这是组织上对他的考验,也是关怀。他干脆利落地对家人说:“全家一锅端,去四川安家落户去!”
从统率千军万马的司令员,到管理地方农业机械的副省长,这个跨度不是一般的大。当时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接待了他,明确了他的工作方向——主抓农机。邓华坦诚地对组织派来的秘书谢功贵说:“过去我当兵,只爱练兵打仗,什么工业、农业都没搞过。现在要我抓农机西安高新配资,我是个门外汉。但组织定了,我就得学,得干出个名堂来。”他需要一个懂行的帮手,而农民家庭出身、一直在农业部门工作的谢功贵,正是他看中的人。
这位将军可不是说说而已。有人劝他,既然是挂个名,不如多养病,少管事。邓华听了,脸色一沉:“我拿人民的钱,就要为人民服务。”为了尽快从“门外汉”变成“内行”,年过五旬的他,像个小学生一样,买来一大堆农机方面的书籍,夜以继日地啃。下工厂调研,他从不先听领导汇报,而是先一头扎进车间,跟老工人、技术员聊天,把一线情况摸得透透的。
不得不说,向邓华汇报工作,绝对是一件提心吊胆的事。他眼里揉不得沙子,任何数据上的出入都休想蒙混过关。有一次,他到自贡一家农机厂视察,走着走着突然停下脚步,指着一个空位问厂长:“我记得这里原来有台铣床,去哪了?”厂长支支吾吾,想搪塞过去,说将军记错了。邓华目光一凛,十分肯定地说:“不对,就是一台铣床,你把它搞到哪里去了?”在将军的追问下,厂长才老实交代,是拿机床换了辆汽车。事后,这位厂长悄悄对谢秘书感叹:“我以为这点小事能瞒过去,哪知道将军的眼睛这么毒,记得这么牢!”
正是这样一位眼睛里不揉沙子的将军,在转业时却办了一件“出格”的事。这就要回到开头那一幕,他为何能带着两支手枪去四川。据在他身边工作了18年之久的谢功贵秘书后来揭秘,这属于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邓华从沈阳军区离任时西安高新配资,接替他的是陈锡联将军,政委是。邓华把自己多年使用的手枪、望远镜等一批军用品列了一张清单,交给了军区。赖传珠政委看过后,考虑到邓华的赫赫战功和特殊身份,大笔一挥,并未提出异议。这既是当时对功勋将领的一种尊重,也算是一种不成文的特例。
有意思的是,这两支枪还各有来头。邓华自己拿着的那支,是不锈钢手柄的,是也门国王子赠送的礼物,极具纪念意义。而交给谢秘书的那支,则是苏联国防部所赠。说起这支苏联手枪,邓华还讲过一个趣闻。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与陈赓大将等一批高级将领受邀赴苏观摩原子弹试验。临别时,苏方赠送每位中国将军一支刻有自己名字的手枪。结果送到陈赓大将手里的那支,上面刻的竟是“陈诚”二字,想必是苏方情报工作闹了个乌龙,把国民党将领的名字给刻上去了。陈赓大将自然没有接受,直到苏方改正后才收下。
将军爱枪,天经地义。即便到了地方,这份情感也难以割舍。然而,他身上那股共产党人的清正廉洁,却比枪膛里的子弹还要刚硬。就在那次去阿坝、甘孜视察的途中,发生了一件小事。大金县的同志为了欢迎他们,特意将不久前为防止野兽危害庄稼而打死的一头野鹿的鹿角,包好后悄悄放进了邓华专车的后备箱,并嘱咐谢秘书暂时保密。谢功贵深知邓华的脾气,不敢隐瞒。邓华得知后,当即表示:“不退还东西,我就不上车。”态度之坚决,让在场的地方干部无不敬佩。
在四川的十七年里,邓华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巴蜀大地的山山水水。他深入牧区,看到牧民们仍用手工挤奶、做酸奶,便思考能否用机械化来提高效率;他尝着藏区的奶茶和人参果,感慨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时若能发现这种美味,该有多少战士能免于饥饿。他用脚步丈量着自己的新战场,用实干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的廖志高就曾称赞他:“邓华同志跑的地方多,在工作上最有发言权。”
1977年,邓华奉调回京,重新穿上军装,出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老将军终于回到了他熟悉的军队。谢功贵考虑到自己已是中年,再入军营恐难适应,便恳请留在四川。邓华批准了。1980年,邓华病重,谢功贵赶到医院探望,将军拉着他的手,久久不愿松开。那份跨越了工作关系、如同父子般的深厚情谊,在那一刻尽显无言。
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战将,在人生的特殊阶段,虽离开了炮火连天的战场,却在另一片广阔的天地里,依旧保持着军人的本色与共产党人的初心。那两支被特许携带的手枪,或许不仅仅是武器,更像一个符号,象征着他那段无法磨灭的戎马生涯,也见证了一位将军在任何岗位上都未曾改变的忠诚与担当。
亿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