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史摘要亿策略
患者,男性,39 岁,近 2 月来体重下降7公斤,伴乏力、黄疸,遂至医院就诊,外院超声提示:胆总管结石,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胆囊内壁增厚、毛糙,胆囊形态不规则,性质待查。肿瘤标志物CA19-9升高。经降糖及护肝治疗后,为明确胆囊病变,行PET/CT协诊。
二、检查所见
1、检查图像:
图一
图二
展开剩余77%图三亿策略
图四
图五
2、影像诊断:胆结石并慢性胆囊炎(其中胆囊底壁不均匀增厚并局部糖代谢不均匀增高,提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可能性大,不完全除外局灶性恶变可能);邻近脂肪间隙模糊,符合局部脂膜炎并腹膜炎,邻近肝脏组织粘连。
3、病理结果: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三、讨 论
1、病症概述: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XGC )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胆囊慢性炎症, 其以胆囊慢性炎症为基础,伴有以泡沫细胞为特征的黄色肉芽肿形成以及重度增生性纤维化的破坏性炎性病变,占胆囊炎性病变的0.7%-13.2%。
2、临床表现:
好发于60-70岁女性。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因绝大多数病人合并有胆结石,所以常表现为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的症状和体征:另外部分病人会出现胆囊与周围脏器之间内瘘(最常见的是Mirizzi综合征),也可见到胆囊壁坏死、穿孔等。
3、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治疗是最有效、最可行的治疗方案。术式以胆囊切除为主,术中易与胆囊癌或周围器官的恶性肿瘤相混淆,术中切取胆囊壁组织活检有助于诊断。
4、鉴别诊断:
(1)胆囊癌:中老年女性多见,CT上分为胆囊壁增厚型、腔内息肉型和浸润肿块型(最常见)。胆囊壁增厚常为局限性或不对称性,胆囊内壁不光整,粘膜线不完整或消失,胆囊壁内出现低密度结节少见,常合并肝内胆管扩张,侵犯肝脏常形成与肝无分界的肿块,MRI弥散受限(炎性所致不受限);增强扫描肿瘤及局部胆囊明显强化。晚期可有肝门、十二指肠韧带、胰头部位淋巴结肿大。
(2)胆囊腺肌症:是一种良性增生性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约90%合并胆囊结石,缺乏特异性症状,可有腹痛等胆囊炎症状,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或胆囊动力障碍有关。CT多表现为胆囊缩小、变形,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罗-阿氏窦增多扩大,动脉期粘膜下组织明显强化,增厚胆囊壁内单发或多发无强化的罗-阿氏窦是其特征性表现,直径约2-8mm,为圆形、囊状及串珠状等。MR典型表现T2WI及T2抑脂表现为增厚的胆囊壁及壁内点状或小囊状高信号,MRCP上表现为特征性“珍珠项链”征,即增厚的胆囊壁内多个小囊状憩室样结构环状排列。
(3)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最常见的疾病,常与胆囊结石同时存在;临床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痛及反复发作性急性胆囊炎,还可有右上腹不适,消化不良、饱胀等非特异性症状。影像表现胆囊壁增厚且光整,呈软组织密度可伴钙化,胆囊周围无明显水肿/积液,动态增强黏膜和肌层早期强化,黏膜下层(纤维化)延迟强化。
审核:杨洪文 昆明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院长 副主任医师亿策略
发布于:四川省亿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